近年來,國際貿易形勢復雜多變,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舉措,給全球商業(yè)格局帶來了深刻影響。其中,美國零售巨頭們?yōu)閼獙﹃P稅成本,紛紛向中國供應商施壓。
據英國《金融時報》3月18日報道,開市客(Costco)要求中國供應商降低貨品價格,試圖轉嫁20%的關稅成本,此前沃爾瑪、家得寶、塔吉特等也采取了類似行動。這一系列事件不僅沖擊了中美企業(yè)間的合作關系,或將對開市客等外資零售企業(yè)在中國市場的發(fā)展產生連鎖反應。
據報道,目前,開市客美國分公司的銷售額約有三分之一來自其他國家進口的產品,其中不到一半來自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
不僅是開市客,早前另一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也打過讓供應商降價的主意。中國商務部已約談沃爾瑪了解情況,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也表示,若情況屬實,將采取措施維護會員企業(yè)利益。
此外,美國第一大家居建材用品零售商家得寶也在向供應商提出類似要求,選擇降價或轉移生產線。美國另一零售商塔吉特則與供應商商討分擔額外成本,并計劃上調部分商品價格。
自今年2月以來,特朗普政府開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10%的關稅,隨后又將稅率進一步調高至20%。這一政策直接致使美國進口商的成本大幅攀升,要求中國供應商降價,從而將部分關稅成本轉嫁給供應商成為美國各大零售巨頭想到的通行做法。
但這一要求遭到眾多中國供應商抵制,雙方的合作關系也因此受到影響。中國供應商面臨著原材料成本上漲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許多供應商并不愿意將所有的關稅壓力都扛在自己肩上。有供應商表示,大型供應商或許有能力承受額外成本,但小型供應商則面臨被擠壓甚至被淘汰的風險。
對于這一行為,廣州眺遠營銷咨詢公司總監(jiān)高承飛認為,美國零售商要求中國供應商降價以轉嫁關稅成本,這種做法從商業(yè)倫理和供應鏈管理的角度來看,是值得商榷的。首先,這種要求違背了公平合作的原則。供應商與零售商之間應是互利共贏的關系,而非單方面的成本轉嫁。其次,這種行為可能破壞供應鏈的長期穩(wěn)定性。中國供應商在利潤微薄的情況下被迫降價,可能導致企業(yè)運營困難甚至虧損,進而影響產品質量和供應穩(wěn)定性。此外,這種做法可能會引發(fā)貿易摩擦的進一步升級,損害中美企業(yè)之間的合作關系。
據了解,開市客2019年在中國大陸開出首店,開市客在中國市場的擴張步伐相對緩慢。截至目前,Costco已經在內地完成7家門店的布局,分布在上海、蘇州、寧波、杭州、深圳和南京6個城市。
開市客雖然已經入華6年,但從2022年起才公開其在華經營數據。2022年,開市客在中國的總營收為30億元,平均每家門店銷售額達到15億,單店日銷量超過400萬元。2023年,Costco在中國的總營收雖然同比增長至55億元,但是平均每家門店銷售額也降至11億元,單店日銷量為300多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開市客在2023年一下子開出了3家門店。而2024年僅新增2家。這一變化引發(fā)了人們對Costco業(yè)績下滑、拓展速度放緩的關注。
高開低走背后,供應鏈和商品力的本土化問題被認為是Costco面臨的諸多挑戰(zhàn)之一。分析人士認為,外資零售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往往離不開對本土化策略的深入探索。隨著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外資零售企業(yè)需要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其供應鏈,以更好地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
開市客亞洲總裁張嗣漢也曾公開表示,Costco需要進一步拓展門店網絡、加強本土供應鏈能力、降低運輸和庫存成本,以實現(xiàn)收支平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關稅政策的變動引發(fā)的商業(yè)博弈不僅僅是企業(yè)之間的較量,更是全球產業(yè)鏈、供應鏈調整和重塑的一個縮影。對于開市客而言,更應該回歸公平合作的本質,共同探索互利共贏的商業(yè)模式,補齊供應鏈短板,提升本土化水平,才能在這片廣闊的市場中站穩(wěn)腳跟,實現(xiàn)長遠發(fā)展。
來源:浙江貿促
小貼士:
漢連物流擁有穩(wěn)定而優(yōu)質的全球海外代理資源,與多家國際航空公司、船公司有著良好的運價及艙位資源,不僅可以為進出口企業(yè)訂艙排載,同時也可以為企業(yè)解決本地清關及拖車接送貨,一站式為您解決各種物流問題。
業(yè)務咨詢熱線:0592-5608333-118(Amoly 陳經理)/19859176643(微信同號)
Email:amoly@alphalogxmn.com
漢連物流官方網站,給您更多的物流咨詢平臺及行業(yè)知識、行業(yè)動向、政策解讀。